首頁 > 殯葬知識

2021-02-19

殯葬知識 | 喜喪衝突

有位朋友準備幫兒子娶媳婦兒,餐廳訂了,喜帖也發了,但是他父親卻突然過世,後續該如何處理困擾著他。
類似的情況也經常有人提問,比如:
必須間隔多久才可以參加婚宴或喪禮?
親友的紅白帖可以陪兑嗎?
能否參與進香活動?
家中可以裝潢嗎?
可以到親友家走動嗎?
針對上述狀況或許我們會輕易給個數字「百日」或「對年」後就可以正常進行想做的事情,然而再深入瞭解「為什麼喪家要提問」?表示心中尚有疑慮。
顯而易見就是擔心因為喪事的沖煞問題影響對方。
那又為何會擔心「沖煞」這種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事呢?咱摸著良心面對,就是大家都把喪事當做「壞事」看待。
喪事就是有人死了,它當然是件壞事,既然是不好的事情又為什麼自欺欺人,找些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來安慰自己,硬要圓滿呢?
所以,假如我們能夠誠實面對喪事這件事情,自然而然能夠理解生死大事誠屬自然,要解決問題自然不是難事。
首先來談「結婚」,這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(我指的是第一次結婚),籌備一場婚事起碼要半年,但是一個人的死亡卻是轉眼間的事,當這兩件事情交雜在一起的時候就必須區分輕重緩急。
《禮記/問喪》記載:「孝子喪親,哭泣無數,服勤三年⋯⋯」。
依照古人訂下的規矩,家中長輩過世時心情的悲慟已經到了食不知味、睡不安枕的程度,遑論是關於享樂的事,然而一切享樂都在被禁止的範圍,唯有「嫁娶」這件事情卻是破例被允許的。
說穿了也很容易理解,因為農業社會「人」是生產力的代表,家中人口越多代表家族興旺,而家裡有人死了當然要趕緊補足人手,「娶入」當然是最為名正言順的,更何況是早已訂下婚約。
不過為掩人耳目,避免落下不孝之名,所以有了「百日娶(乘孝娶)」的變通做法。
任何習俗的背後一定會有個道理,無論你信不信,只要編的出故事,就會有人照著做。「百日娶」望文生義就知道是在百日內成婚,這種說法其實就是略帶威脅性的警告女方「把握機會」!試想在家中缺人手的時候不來補足,等到一年後(對年)或者三年後(合爐),這個家還會需要妳嗎?
再者萬一準新娘已經懷孕了,不趁此機會結婚的話,可能就要讓自己的孩子來當花童了。
再模擬一種狀況,假如說在三天後將迎娶媳婦兒入門,就這麼巧男方父母有人過世,這該如何是好?
或許很多人給的答覆是建議用「暗婚」方式,就是不辦桌、不發喜帖、不收紅包⋯⋯之類的,但是問題有解決嗎?仔細想想這個答覆根本就是答非所問!
請問:喜帖一個月前就寄了,喜餅也訂做了,很多親友早把紅包賀禮寄來了⋯⋯,這些問題才是棘手啊,跟「暗婚」有啥關係?
很多家屬面對喜喪衝突的狀況會先上網搜尋資料,然後再詢問熟人,最後會發現網路看到的跟從朋友那邊聽來的答案竟然相符合,都是建議「暗婚」,心中竊喜那肯定正確無誤,就暗婚吧!然後呢?要怎麼暗婚啊?
請問:
喜帖早已寄發,是否收回?
訃聞該不該寄發呢?
紅包已經收了要不要退回去?
該如何與女方家長協調?
諸如上述的問題跟「暗婚」沒有絲毫牽連,卻是不得不面對處理。「暗婚」只是一個名詞,該如何做才是重點。
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,而喪事是一個家庭的事情;辦喪事是短短十數天可以解決,但結婚卻是兩個家族要長久相處的問題。所以「告知」是很重要的,透過告知並尊重對方的意見,彼此取得共識,日後才不會留下「相罵本」。
一般來說我給家屬的建議如下:
1,如果喜帖早已寄發,那麼喪事的訃聞就不再發送。
2,如果喜事跟喪事幾乎同時發生,紅白帖都還沒寄發,那就必須以喪事為重,這時候才能夠回歸以「暗婚」的方式處理。
3,如果喪事是發生在男方(新郎)家中,此時男方必須告知女方家長,未來的媳婦兒是否以「準媳婦兒」立場參加喪禮,如果女方家長有所忌諱也不可勉強。
4,現代流行男女雙方一起辦婚宴,紅包分開收,假如女方堅持婚宴照計畫進行,男方理當配合,畢竟喪事是發生在男方家中,女方親友不見得知道,無須破壞女方辦喜事的心情。
5,當喜事與喪事同時發生時,賀禮跟奠儀只能擇一收取,相對的紅白帖也只能擇一寄發。
至於辦完喪事必須間隔多久才能到廟裡拜拜,或者參加進香活動,或是參加親友的喜宴、喪事呢?這部份依然必須掌握「告知」的原則。因為目前眾說紛紜,有說三個月、四個月,有說百日、對年,相對一方的資訊來源不同,解讀也不同,為了維持良好關係,避免日後紛爭,事先告知取得對方的看法才是兩全之道。

 
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PAGE TOP